中文版ENGLISH
行业新闻
我国钢球制造发展史(二)
我国钢球经过近百年的发展,技术上从最初的以苏联的技术为主,近百年的发展我国钢球的生产技术已具有国际水平。我国的钢球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。
 
第一个阶段,50年代以当时哈轴、瓦轴、洛轴引进苏联技术,开始了一复制轴承产业的第一次大规模生产,也一次奠定了我国钢球的技术发展。到了80年代,这20多年的发展,我国的钢球制造技术基本是以苏联的技术为主,设备也是防治苏联的,也有德国的和防治德国的。60年代上海钢球厂建立,为此上海机床厂专门开发研制了我国第一批钢球生产设备,上海钢球厂也大批仿造, 西德的钢球研磨机。到了70年代,最大的技术进步是试验,研究光磨技术。当时四川轴承厂引进了罗马尼亚的钢球磨的价格设备。引起了瓦轴和上海轴承厂的重视,在轴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,开支了第二次钢球的技术研发,这次主要是研究,合金铸板的钢球加工,两地钢球厂利用各自的优势和铸造方面经验的合作,试验成功了用于钢球锉削的加工的光磨板。以此技术制造出了新的光磨机,这是以技术的重大突破,同时也降低了钢球毛坯加工的成本,提高了锉削加工的表面质量和精度。这一突破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一个启示:技术是需要不断发展的,有发展才有质量和效益。
 
第二阶段,从80年代初,也就是六五计划期间。由于当时轴承的噪音特别大,明显落后国外,致使轴承无法出口,电机更要更换国外的轴承才能出口。我国变派出了考察团,最后得出结论,电机轴承必须进行合套振动试验,刚去必须采用G10,用精研技术替代抛光技术。为此新的一次钢球技术研发开始了,在轴承局的组织下,我国的钢球技术人员定制了G10的公关课题。主要以当时的上海钢球厂和湖北钢球厂承担,以超精研工艺代替传统的抛光工艺,提高钢球的表面质量和球形精度,淘汰了抛光工艺,使钢球质量上了一个新的水平,用合套方法达到了当时轴承低噪音的配套要求。此技术在行业广泛推广,在即同时,加快轴承和钢球技术的发展,尽快跟上国际水平,上海轴承公司加紧与国外轴承公司的联系、互访、洽谈,并于1985年1月派出了第一批考察人员赴日本NTN研修钢球制造技术,为全面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,早日赶上国际水平创造了条件。
 
第三阶段,为1986~1990年,这个阶段国内多家钢球厂先后从西德、日本引进了设备,有引进德国JUS公司整条钢球生产线,日本NTN整条钢球生产线,德国SMS整条生产线,也有选择性引进设备和仪器,这些设备和仪器包括高速钢球冷镦机、热处理生产线、磨球机、研球机、各种清洗机、涂油包装机、钢球振动仪、AVIKO钢球检查仪、轮廓仪、钢球强化机等,并先后向国外派出了考察和研修人员。为尽快把中国钢球搞上去,满足轴承对钢球的要求,机械工业部组织了全国有关钢球厂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引进技术,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了G5钢球攻关课题,它包括引进设备消化,工艺技术提高,产品质量提高到整个钢球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,攻关课题由上海钢球厂和青岛钢球厂承担,经过G5钢球课题攻关后,从而得到以下结论:
 
⑴高速冷镦机实现国产化,提高生产效率,提高毛坯精度。⑵根据国情,改造滚动式加热炉,推行气氛保护加热,解决钢球表面氧化脱碳,提高了热处理质量,为压缩钢球留量创造条件。⑶开发钢球强化机,对钢球进行强化处理,并引进强化工艺研究,以有效提高钢球疲劳寿命。⑷磨球机大砂轮自动修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,改善了劳动环境,确保了机床精度,提高了钢球质量。⑸引入2000#树脂砂轮,成功地应用于初磨工序,大大改善了环境,提高了产品质量。⑹水溶性精研液在钢球超精加工上的应用,进一步提高了钢球的表面质量。⑺单粒钢球测振仪的国产化,对全面控制钢球成品的动态性能起着重要作用。所以通过G5钢球攻关,使我国钢球制造装备、工艺技术上了一个台阶,钢球的加工留量减少,生产效率的提高,钢球的表面质量有了进一步改善,对轴承噪音的影响进一步降低。机械部对G5钢球攻关验收后,召开了两次G5钢球攻关经验交流会,把此成果向全行业推广,此成果获得了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。除此之外,钢球涡流检测技术也获成功,并在行业中推广,此项目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。面对大批老设备,如何与先进的技术结合,进行设备改造,在这一时期的一些老企业中,均获得较理想的效果,既解决了一时的投资困难,又较快获得实用效果。因此,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有史以来钢球技术进步最快的时期,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明显地拉近了。
 
第四阶段,为1991年以后,在G5攻关、大批引进技术、设备、仪器的基础上,中国钢球的制造技术得到了明显提高,钢球生产量也得到明显的扩大,中国轴承的大发展,带动了钢球的大发展,钢球的大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大发展,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,门类越来越细,搞设备的、砂轮的、磨板的、磨料的、磨削液的、修整器的、搞油剂的、搞球坯的……,他们已各自自成体系,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局面,这对促进钢球水平的提高极有好处。通过“八五”、“九五”的努力,在相关技术的国产化上做了大量工作,一些依赖进口的,已逐步实现了国产化,钢球制造工艺又有新的发展,特别是日本于90年代初获得成功,用于批量生产的超细树脂砂轮钢球精磨技术,上海自97年初开始组织工艺攻关,化了三年时间获得成功,为中国钢球制造工艺增添了光辉的一页。钢球技术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,目前的生产量为世界第一,但总体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少差距,1997年机械部在青岛组织了《全国钢球质量上台阶攻关会》,有关领导根据行业的现状指出,中国钢球的问题不是数量,提高质量是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重点,目标要瞄准当今国际最先进水平。从此,吹响了中国钢球向国际最先进水平奋进的号角。我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,通过持续努力,中国的钢球质量水平一定可以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。
 
首页 | 关于我们 | 产品展示 | 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
友情链接: 钢球标准 | 不锈钢球 | 钢珠 | 钢球厂